500一晚同城品茶_同城空降全国可飞,同城空降全国可飞,全国风楼阁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内蒙古好人
发布时间:2025-02-26 来源:
达日扎布
  达日扎布,男,1961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巴彦温都尔苏木巴彦宝力格小学(原巴彦宝力格总校)退休教师。1985年,达日扎布放弃大城市的就业机会,毅然扎根草原深处,为了一句“照顾好草原里的孩子们”承诺,他付出了33年的心血,始终坚守在偏远牧区,奋力托举起乡村孩子的人生梦想。近年来,达日扎布曾被阿鲁科尔沁旗人民政府批准荣记“三等功”,荣获“赤峰好人”“全旗先进教师”“全旗优秀班主任”“全旗教学能手”“嘎查环境卫士”等称号,2018年被国家教育部、人社部授予全国乡村学校从教30年教师荣誉称号。
  坚守乡村 守护学生无怨无悔
  1985年,达日扎布从内蒙古大学文学专业毕业后,放弃大城市的就业机会,毅然扎根乡下,来到巴彦温都尔苏木,先后于6所山区学校教书。这里位于巍峨连绵的罕乌拉山脚,静静流淌的达拉尔河畔,是阿鲁科尔沁旗最为边远的山区少数民族苏木,距县城90公里,条件艰苦。
  1998年,达日扎布来到吉布图小学任校长,没有水源,要用水就得到800米开外的村部的辘轳井接水。夏天时,短短一个早晨,就得来回6趟,别的季节用水少,也得来回4趟。所有事情忙完后,就紧锣密鼓地开始一天的教学。达日扎布除任校长、班主任之外,还“身兼数科”当起蒙语文、思想品德、文化课老师,每周的工作量接近30个课时。就这样,达日扎布既是校长,又是老师、保育员,用实际行动默默守护着这些孩子,在的时光里坚持给孩子们一个温暖的家。这些年,也有人问他为何要独守牧区?他的回答是:“因为我的根在这片草原,我对乡村教育有情结,与父老乡亲有感情。而且总要有人坚守才行,我是本地人,就更应该坚守?!闭钦庋猿跣氖姑募崾兀锶赵纪渡硐绱褰逃桓删褪?3年。
  桃李四方 秉人生之责护成长
  达日扎布从教的33年,足迹遍及了巴彦温都尔苏木各个学校,培养出众多优秀学子。
  2001年,达日扎布来到阿拉坦温都尔小学任校长,学生都是周边牧民的孩子,全都寄宿在学校。“当年牧区通讯不发达,道路也十分崎岖,冬季都靠煤炉取暖,驴车、马车是常见的交通‘工具’。”达日扎布说,条件虽然艰苦,但孩子们都有一双渴望知识的眼睛。孩子们求学欲望很强,但是因牧区地域辽阔、人口居住分散和牧民转?。ǘ竞拖募灸脸。┑榷喾矫嬖?,还是导致学校里出现1/3的学生上课缺勤。“我记得有一个孩子,突然就没来上课了,询问后才知道他家里想让他回家帮着放牧。”达日扎布说,他往这个孩子家里连着跑了好几趟,才说服了家长。为了防止类似情况发生,此后,达日扎布常抽空去给家长、学生做思想工作。即使山路崎岖,夏天骑马,冬季踏雪,他也坚持去家访。在阿拉坦温都尔小学当校长、班主任的3年,达日扎布也家访了3年,有效改善了学生缺课现象,如今无特殊情况基本实现学生“零缺课”。
  薪火相传,继往开来
  也许是受到2位叔叔的影响,达日扎布从小就喜欢读书,他们2位都是草原上的教师,自幼饱读诗书,因而身边放的最多的就是各种书籍。叔叔有个书柜,摆满了各种各样的书籍,整个屋子充满了书香的气息。对于乡村教师来说,不会有太多的学术研究型的书籍,最常见的是教学教师用书、文学书籍和民间故事。在他们身畔,达日扎布读到了很多情节并不复杂,但也引人入胜的各种小故事。小学三年级之后,达日扎布认识的字慢慢变多,就囫囵吞枣地看了不少名著和2位叔叔的藏书。
  20世纪40年代左右,达日扎布的大叔担任“冬校”教师,小叔担任民办教师,由于他们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受其影响,40余年后,其爱侄达日扎布再次回到草原深处的学校,这个教育世家为当地教育事业的未来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也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的人才。虽然已经退休,但是达日扎布依然对教育事业有着深厚感情,他怀着教育、培养乡村孩子的一片热忱,继续履行他曾经许下的承诺——照顾好草原里的孩子们。


主办单位:中共赤峰市委宣传部、赤峰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运行管理:赤峰市文明网编辑部
E-Mail:cfwmw201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