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自古以来,孝就在我们的文化中传承,在我们的血脉里延续。一个“孝”字,老在上,子在下,我们每一代人,都是上一代为了下一代,而作为下一代的我们,又是否时刻把老一代放在心上呢?我们今天提到的人就是时刻把“孝”铭记于心,她真正的做到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是美德与传统相结合的真实写照。多年来,她用真情、真意关心老人,无私付出在“准婆婆”身上,得到村民们的一致好评,赢得了良好的口碑,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大爱无疆,“准公婆”也是父母
她是肖福莲,长胜镇六顷地村人,1967年8月出生。一个地到、朴实、善良、坚强、乐观的中年妇女。现在和她生活在一起的是自己已经赡养了几十年的“准婆婆”。老人家已经82岁高龄,十分瘦小身材,头上也是光秃秃的,更令人深深触动的是老人还是个聋哑人,不会说话,也听不到什么。32年前的她组建了自己的家庭,刚开始组建家庭时,摆在她面前的最大问题就是和“准公婆”一起生活的问题。这里解释一下为什么称为“准公婆”,因为她需要赡养的并不是自己丈夫的亲生母亲,而是她丈夫的二大爷和二娘。鉴于“二爷公公”和“二娘婆婆”的情况比较特殊,他们老两口膝下无儿无女,唯一的亲人就是她的丈夫。当时她的二爷公公也是残疾人,右手残缺,而且身体条件不是很好,需要常年吃药维持。而她的二娘婆婆更是一级残疾,聋哑人。所以在当时她的心里也曾犯难过,也曾犹豫过。用她的话来说,那个艰苦的年代年轻力壮的温饱尚且无法保证,更何况要面临赡养两个身体有疾病和残疾的,而且还不是自己真正意义上的公婆。接下来面临的还有一个问题,那时家里只有一个小土房,也仅有一铺炕,在一起生活就意味四个人要同吃同住,在一铺炕上睡觉,在一张桌子上吃饭,生活上存在着极大的不方便。这些都是实实在在摆在肖福莲面前的问题。时常辗转反侧,夜不能寐,在经历了反复的犹豫和思想斗争之后,最终在她的内心深处逐渐萌发出一个坚定的信念:“既然成为了一家人,再苦再难也要坚持走下去,好日子好过,坏日子坏过,无论如何也不能眼睁睁看着老两口没人管。”她说道。
越挫越勇,作“准公婆”的真依靠
生活上的压力,似乎从来不会压垮这个温柔且要强的女人,然而就在结婚4年后,情感的天平也开始向她的反方向倾斜。人们常说“上天给你关上一扇门,必定会为你开启一扇窗”,但是她的遭遇似乎是陷入了“既没有门,也没有窗”的窘迫。她的丈夫因为某些原因,离开了家,而且是一去不复返,始终杳无音讯。今后的路应该何去何从?人生的方向在哪里?她陷入了深深的迷茫、困顿和绝望中。不知道经历了多少个以泪洗面的日日夜夜,也有过不甘、发疯般的暴怒,甚至有过轻生的想法,但是擦干眼泪后,她想到无论如何生活还要继续,一切都将会过去,明天的太阳依然会从东方升起!
当所有人都认为她会从此会抛弃这个现在与自己毫无关系的“二爷公公”和“二娘婆婆”时,事情的发展再次出乎所有人的预料,她毅然决然的决定继续履行孝道,扮演自己这个“准儿媳”的角色。有的人说她“傻”,也有人“劝”,但是都没有动摇过她的决心,其实就算是不赡养,在大家看来都无可厚非,但是用她的话来说,他们之间现在已经有了深厚的感情,自己不会去在意旁人的眼光,如果自己不去尽赡养的义务,那么两个老人怎么办,就真的没有人管了吗?自己不忍心,也做不到这样。
孝感动天,“准儿媳”变“亲女儿”
自从丈夫毫无征兆的离开这个家之后,生活的压力就完全的落在她那个瘦弱的肩上。那时候的“准公婆”也知道对这个“准儿媳”亏欠的太多。似乎两个老人也不好意思在继续受到她的照顾,所以“二爷公公”就开始离开了这个家,他来到镇里找了个小的铺面,开始经营起修理自行车。用“二爷公公”的话说,他要用一只手养活自己和老伴,现在老伴的情况没办法让我带她一起出来,但是我不能眼睁睁的看着我的“儿媳”一个人受罪,我能做一点是一点,上天对我的“闺女”不公平?。〈耸钡摹岸币丫选岸薄笨醋隽恕芭??!岸钡睦肟盟剂衔醇?,她知道老人这么做是没办法的决定,老人对她有愧疚、有心疼,老人有道不尽的心酸。所以她当下决定去接老人回家,但是“二爷公公”非常的“执拗”,任她怎么劝,怎么哭,怎么求都无济于事,老人都始终不同意跟她回家。在其他人的说合之下,老人同意每周周末回家住两天,其余的时间在修理铺自己生活。这样的生活持续了3年半的时间,最终,由于“二爷公公”长时间营养不良,加之心态的原因,老人病情加重,最终离开了。从老人的病重到去世,她一直守在跟前,寸步不离,为老人尽善尽孝。
现在她依旧与已经80多岁高龄的“二娘婆婆”生活在一起,继续完成对自己的承诺。生活的打击早已磨平了她的棱角,但是她收获的是如亲生母女之间的亲情,得到的是全体广大村民的认可,更是对自己情感上的慰藉。生活的不如意、痛苦,都是改变人生的一次机会。雨总会有停的一天,太阳会升起,没有永远的黑暗,要坚信阳光总在风雨后。我们每一个人酸甜苦辣都要经历,大江大河也需要跨过,生活中不乏有感动,也不乏有大爱。肖福莲的事迹让人感动,发人深省,寥寥数语道不尽她的孝心,经历过这么多的打击和“不公”后,她之所以还有如此的善举,是因为她内心最深处的孝道在呼唤,是因为她有大爱之根本,这样的人才会觉得自己是全世界最幸福的人,也只有这样的人才会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这样的才会找到心灵的归属,灵魂的栖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