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一晚同城品茶_同城空降全国可飞,同城空降全国可飞,全国风楼阁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要闻资讯
发布时间:2025-04-14 来源:赤峰日报
我市念好“深活融”三字诀 让“铸牢”根植青少年心灵
  近年来,我市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扎实推进“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念好“深、活、融”三字诀,通过深化思政教育、激发创新活力、融合实践载体,打造出一批特色品牌项目,引导青少年厚植家国情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目前,全市累计开展主题活动超700场次,覆盖学校580余所、师生50万余人次,构建起多层次、立体化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网络。
  “深”字筑基:思政教育浸润心灵
  “在思政课上,老师带我们了解各民族英雄的故事,让我明白民族团结的力量有多伟大?!痹诔喾宥泄适笛檠P⊙Р俊笆窕ぷ炎淹摹敝魈獍嗷嵘?,学生吴思贝尔分享了自己的感悟。
  我市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娃娃抓起,深耕思政教育、筑牢思想根基,各级各类学校将“铸牢”深度融入学校思政教育体系,依托“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共同体”,建立常态化教研机制。全市每学期组织一次跨学段集体备课,每年开展思政教师专项培训,邀请中央民族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等高校专家授课,累计培训教师2000余人次。
  此外,以主题活动强化实践育人。围绕“石榴花开·籽籽同心”“红领巾心向党”等主题,全市开展征文、演讲、手抄报比赛等课外活动200余场次。
  诗声朗朗,礼赞祖国;诵声嘹亮,同心筑梦。前不久,在全市“强国复兴有我·石榴籽心向党”中学生朗诵大赛中,蒙古族中学学生多兰讲述了在“结对子”活动中与汉族家庭结缘的故事,真挚的情感打动了现场评委和观众,获得一等奖。
  “活动中,孩子们用诗歌诵读的形式,讲述了自己的亲身经历和蕴藏于中华文化经典里的家国情怀,不仅提升了表达能力,更深刻理解了‘中华民族一家亲’的内涵。”大赛评委、市民委副主任特木尔巴根评价。        
  “活”字赋能:创新形式激发活力
  “我和北京的小伙伴一起设计了‘草原与都市’文化手册,他们教我剪纸,我教他们唱蒙古族长调民歌!”在我市与北京市海淀区联合举办的“手拉手”夏令营中,红山区第十小学学生其其格兴奋地展示合作成果。这场跨越近千里的交流活动,正是我市“活”字诀的典型实践。
  针对不同年龄段青少年特点,分类设计活动形式。在基础教育阶段,通过“结对子”“手拉手”建立学校发展共同体,有效打造“赤子心·石榴情·逐梦行”交流品牌,并与锡林郭勒盟、北京市等地组建“石榴籽”联盟,形成常态化交流机制。
  在高等教育领域,针对高校设立“青马·石榴籽”班,通过“专家讲”“大家研”等活动形式,组织学员开展讲解员比赛、演讲培训等活动,引导各族师生进一步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2024年暑期,赤峰蒙古族中学与北京市八一学校联合开展“同上一堂课”活动,两地学生在“云端”共同学习非遗技艺——蒙古族刺绣,并合作完成一幅象征团结的刺绣作品《石榴图》;赤峰学院“青马·石榴籽”班学员走进元宝山区风水沟镇,开展“民族团结与乡村振兴”主题调研,为当地设计文旅融合方案,并协助村民举办首届民族团结文化节。
  “我们通过‘专家讲+大家研+实践行’模式把课堂搬到田野,让孩子们用所学知识服务社会,这才是真正的教书育人、知行合一。”赤峰学院“青马·石榴籽”班负责人银特妮拉说。
  目前,我市各级各类学校通过开展对外交流结对,累计参与打造学校发展共同体64个,依托对外共建关系举办主题活动30余场次。
  “融”字聚力:实践育人厚植情怀
  “扶犁时要稳,播种要均匀。”在敖汉旗小米博物馆实践教学点,赤峰蒙古族中学学生李晓阳在农民的指导下,第一次亲手种下谷子。这场融合农耕文化与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研学活动,让500余名青少年在劳作中领悟“粒粒皆辛苦”的深意,更感受到中国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智慧。
  我市以“研学+”为载体,形成“研学+基地教育”“研学+爱国主义教育”等模式,打造体验馆、主题公园等市级、旗(县、区)级教育实践基地50余个,依托基地开展“红领巾心向党 石榴花共绽放”等主题活动,形成“基地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志愿服务”多元融合模式,让各族青少年在投身劳动实践、环境?;さ戎驹阜窕疃性銮慷灾谢判愦澄幕娜贤泻妥院栏?。
  在赤峰博物馆,学生们通过VR技术“穿越”到红山文化时期,亲手制作玉龙模型;在内蒙古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物古籍巡展(巴林右旗站)活动中,各族青少年详细翻阅文物古籍,合作完成“文物古籍猜谜”等互动游戏;林西县充分发挥“共建联创促广泛交往 携手‘童’行促互研互学”红领巾研学品牌作用,让来自林西县、翁牛特旗的120余名少先队员在玉米皮手工展艺馆近距离感受非遗技艺的独特魅力,在相互交流中增进友谊。
  志愿服务也成为落实“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的重要抓手。2024年暑期,我市与满洲里市联合开展“玉龙故里研学行·籽籽同心共筑梦”活动,两地200余名青少年共同参与草原生态保护行动。
  “团结就是力量,守护祖国需要每个人的努力。这句话我会铭记一生!”参加活动的满洲里市第七中学学生王梓涵在日记中写道。
  “深、活、融”的一系列实践结出丰硕成果:在赤峰,各级各类学校思政教育覆盖率提升至100%,跨区域交流活动频次年均增长30%,教育实践基地接待量突破10万人次,促进了各族青少年广泛交往交流交融,为我市成功创建第十一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作出了积极贡献。
  “我们将继续深化‘三字诀’内涵,推动‘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向纵深发展?!笔形痴讲扛辈砍?、市民委主任谢艳丽表示,下一步,我市将联合更多地方建立“研学走廊”,开发数字化资源共享平台,让各族青少年在共学共进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青春力量。(郭贺)
主办单位:中共赤峰市委宣传部、赤峰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运行管理:赤峰市文明网编辑部
E-Mail:cfwmw201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