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一晚同城品茶_同城空降全国可飞,同城空降全国可飞,全国风楼阁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要闻资讯
发布时间:2025-04-02 来源:赤峰日报
跨越文明 共绘同心 ——“到中华”国际交流项目点燃赤峰多元文化之光
  3月30日,春意盎然的塞外小城赤峰,迎来了一场跨越国界的文明对话。由国家民委主办的“到中华”国际交流项目抵赤,来自13个国家的30名国际青年代表与赤峰学院“青马·石榴籽”班学员携手,先后到巴林右旗、松山区、喀喇沁旗参观、学习,以文化为纽带,开启了一段探寻中华文明根脉、共绘民族团结画卷的深度研学之旅。
  触摸千年文脉见证交融史诗
  走进赤峰博物馆,中外师生参观“日出红山”“古韵青铜”“契丹华韵”“和同一家”四大展厅,系统了解赤峰从红山文化(距今6500-5000年)到清代的历史脉络,重点展出文物200余件,包括国宝级文物“中华第一龙”——玉龙(距今约5000年)、辽代契丹鎏金银马具等。“原来中国关于龙的形象早在五千年前就已诞生!”来自埃及的留学生艾哈迈德惊叹道。
  在博物馆社教活动室,一场“玉龙故里·寻龙赤峰”的沉浸式体验让文化触手可及。中外学子化身“红山匠人”,手持仿古工具体验玉器切割工艺。木制弓弦来回摩擦玉料的“沙沙”声,仿佛穿越时空与远古先民对话。3D数字化技术还原玉器制作全流程演示,更让科技与传统文化碰撞出火花。
  感受“智慧田野”赋能乡村振兴
  从历史长河走向现代田园,研学团深入赤峰宏福现代农业产业园,探访乡村振兴的“智慧密码”。万亩智能温室中,番茄藤蔓沿着垂直架攀爬至8米高空,无人机巡检系统实时监测作物生长,水肥一体化设备精准滴灌……“这里的农业像科幻电影!”来自哈萨克斯坦的北兴华对产业园的数字化管理饶有兴趣,“中国的种植技术太先进了,我要把经验带回祖国!”他当场与家人视频分享见闻。
  在马鞍山林场,老挝留学生王珊抚摸着院中粗壮的松树感慨道:“老师告诉我们这些树?;ち宋奘┨铮揖醯盟蔷拖裰泄拿褡逋沤帷恋?,默默奉献?!敝心厦褡宕笱Ы淌α鹾缢担骸澳诿晒乓巡恢褂忻晒虐?、草原、歌舞,还有自己的经济‘金’名片。本地传统特色产业结合新技术、新经营方式,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font>
  歌舞传情共奏“团结乐章”
  文化的共鸣在夜幕下升华,一段讲述“三千孤儿入内蒙”的表演,让在场许多人潸然泪下。上世纪60年代,草原母亲收养南方孤儿的故事跨越时空,触动了不同国籍学子的心。
  马头琴、长调、安代舞……在巴林右旗格斯尔传习所内,乌兰牧骑队员以歌舞点燃草原之夜。俄罗斯留学生丹尼尔应邀上台与蒙古族学生共奏马头琴,琴弦初响的跑调引得全场欢笑,但他认真模仿指法的模样仍然赢得热烈掌声?!叭绻阍伊?,一定因为我是‘乐痴’!”丹尼尔幽默自嘲,却掩不住兴奋,“回北京我要苦练,明年再来合奏!”
  青春对话种下友谊种子
  赤峰学院“青马·石榴籽”班学员向来访师生赠送象征民族团结的限量版“玉龙”文创冰箱贴。一枚小小的冰箱贴,成为连接中外青年的文化信物,青年们的交流话题从民族文化传承延展到全球青年的时代使命。
  来自刚果(金)的鲁安将“团结”选为此行的“关键词”,他说:“即便语言不同、民俗风情不同、自然风光不同,大家依然紧紧团结在一起,我很震撼。”
  分别之际,中外学子互留联系方式,组建“线上文化交流群”,并促成3项高校合作意向,内容涉及民族文化研究、青年研学项目等领域。正如赤峰学院“青马·石榴籽”班学员于恩泽所说:“我们带着各自的文化相聚,却像走进了同一个‘家’?!?/font>
  让世界看见赤峰民族文化
  此次活动,松山区兴安街道临潢家园社区全面展示了社区民族工作成果,依托便民服务大厅、文化活动室展现出各族群众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实践。
  “这是非常珍贵的经历。汉族、满族、蒙古族、藏族人民在这里相互交融、共同发展,我第一次沉浸式体会到中国各民族‘一家亲’的浓厚氛围?!北狈矫褡宕笱Я粞桌硎疽丫炔患按图胰伺笥逊窒硭拧?/font>
  不仅学子研学有所获,本次活动也在全媒体矩阵掀起宣传热潮。民族画报社、中新网、赤峰市融媒体中心等多个媒体发布新闻稿10余篇、短视频20条,国内阅读量突破50万次;国际日报、中新网等多个线上社交平台的多语种推送超过6.5万人次。
  赤峰市民族事务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特木尔巴根表示:“我们将持续以文化研学为桥,积极做好促进青少年交往交流交融各项工作,让世界看见中华民族的包容与活力!”(郭贺)
主办单位:中共赤峰市委宣传部、赤峰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运行管理:赤峰市文明网编辑部
E-Mail:cfwmw2013@163.com